接上篇文章所读《韩非子》正文:
人处疾则贵医,有祸则畏鬼。圣人在上,则民少欲;民少欲,则血气治而举动理;举动理,则少祸害。
……
故曰:“两不相伤,则德交归焉。”言其德上下交盛而俱归于民也。
有道之君,外无怨雠于邻敌,而内有德泽于人民。
……
上不事马于战斗逐北,而民不以马远淫通物,所积力唯田畴。积力于田畴,必且粪灌。故曰:“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也。”
人君无道,则内暴虐其民,而外侵欺其邻国。内暴虐,则民产绝;外侵欺,则兵数起。民产绝,则畜生少;兵数起,则士卒尽。畜生少,则戎马乏;士卒尽,则军危殆。戎马乏,则将马出;军危殆,则近臣役。“马”者,军之大用;“郊”者,言其近也。今所以给军之具于将马近臣。故曰:“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矣。”
(原文过长,故省略。有兴趣请自行搜索《解老第二十》)

人生病的时候,会切实认识到医生的重要性,通常人们治病意愿的考虑,主要在医生的医术和医德上,所以即便“病急”,也不要“乱投医”。
人心里有鬼,就害怕事发,就不想有人提到鬼;人遇到解决不了的祸患,要么感慨因果报应,要么还同时想着求助于未知的无限想象的“鬼(神)”。有些人“临时抱佛脚”,有些人则是常态。
信仰给精神空虚的人聊以寄托,祖先信仰就是其中之一。祖先信仰、英雄信仰的必要性,是让我们知道我们从何而来,为何而战,要传承给后世什么精神。
圣贤一样的管理者负责长久治安,他们不会给平民添置太多劳心劳力的事。百姓安心做着自己谋生存和生活的工作,欲望单纯单一,没有其他不必要的欲望想法。
他们用心更专注,就容易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成绩,他们的生活有向上的可能,就会想着如何更好的建功立业,如何更快速的成长,就没有时间精力想其他不必要的东西。
“仓廪实而知礼节”,他们愿意为了保障自己的美好生活而付诸行动,他们也有了能力去明了和认可适合自己的礼节。人在饿急眼的时候,只有食物可以安抚情绪,再正确的义理,也不是这个时候的他,有能力去了解和认可的。
人们遵循君主的治理,安居乐业,这时,虚无缥缈的鬼就更加虚无缥缈。原文认为,即便鬼(神)很“灵”,没有参与进来治理工作,国家大势也不受其影响。其实,尤其是在那个年代,没有谁有能力去否定鬼(神)的存在,这也是辩者面对时代和君主的无奈之处。所以,辩者要么借助“鬼(神)”来圆其说,要么将其排除在外。
在上,君主不劳民伤财,同时在民间,人们生活的富足淡化了鬼(神)的影响;在下,黎民百姓生活美好,认可君主的统治,他们谋生存,享生活,君主不夺其志,鬼神不夺其思,有想法,有追求,有普世的道德观。如此,整个国家的主体观念都是正面积极的。
君主对外有底线,对内有恩德,这样,不必要的对外竞争就会少很多,百姓就会少一些国际纠纷上的额外分担,在内也有时间精力做更多创造价值的实事。战争少了,用于战争的马匹也会少;君主在国内注重民生,不重视与马相关的娱乐项目,又有更多的马用于劳作。所以,老子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也”,路上跑着的马不再是逃亡和战争的,因为百姓生活富足,也不再是在当地混不下去才去外地走商的,多余的马匹被用来拉送种庄稼的肥料,对那个时候的国家来说,农事关乎国本。
而如果君主做事相反,穷兵黩武,军队和马匹都不够用,怀孕的母马和君主的近臣都会被派代战场上。所以,老子说,“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矣”。这种情况下,小马也只能生在外面了。
关于企业管理,我们的思考
一、优质的企业给员工优质的安全感
原文就有提到,人们之所以心神会乱,“病急乱投医”,就是在于君主的治理是否给黎民百姓安全感。企业能给员工的安全感,主要在于工作待遇上的安全感,包括工资、福利、提成和成长培养等;其次,受前者影响,员工的生活必然会有所变化,企业在此时,再给与员工生活上的问询与真实帮助。“人心都是肉长的”,同样是工作,谁不想在一家在乎自己成长和感受的企业任职呢。
二、企业在对外工作上,要做事有原则和底线
如此,企业能避能守,能退能进。为什么?因为有原则的人,别人都自以为能摸清你的脾气,你做事的手段,别人又可以接受,无论合作还是竞争,别人都不会担心。而且你的企业要长期发展,必然也不会轻易变更人设和品牌。
这也是《三国演义》吕布被杀的原因,因为做事没原则,别人不敢用,又是个武力超群的,哪个主公不怕被单挑了呢。
加客服微信:qmsd3699,开通VIP下载权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