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 | 许璧端 江倩君
10月25日,“回归理性,逆流增长·2022大消费产业趋势论坛”在深圳罗湖举行。从“资本热捧”到“遇冷承压”,消费产业近年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发展。
但对于关乎民生的消费产业而言,热潮的褪去并不意味着机会的消失,而是新的开始:让行业回归到理性和生意逻辑,留下真正有品牌价值、产品价值和组织能力的公司。
站在新周期的起点,36氪以敏锐的市场洞察,邀请政府领导、行业专家、投资人、企业代表,重点关注新消费品牌、食品供应链、新能源电商、国潮、数字消费科技等细分领域,深入分析大消费产业链自上而下发展逻辑,讨论大消费产业如何“回归常识、长期内功修炼”,共同探索行业逆流而上之道。
飞书产品解决方案南区负责人连建敏以“效率引擎,消费品增长的新杠杆”为主题,分享了后疫情时代下,线上红利慢慢消退、线下冲突与竞争不断涌现之时,消费品牌应该怎么面对?是否应该有一套标准化的动作应对?连建敏认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提出更大的要求,总结下来就是三个关键词:高效、同频、创新。
以下是连建敏的演讲实录,经36氪整理编辑:
各位下午好,我是连建敏,来自飞书。
今天有好几个嘉宾给大家分享了消费品牌目前面临的大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下业务的走向应该怎样去调整。在今天非常简短的时间内,希望飞书能够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视角。我们想回归对内的视角,探讨企业怎样对内修炼内功、提升效率?在后疫情时期碰到不一样的环境时,我们怎样才能迅速响应?
我的分享不会那么长,但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连建敏“2022大消费产业趋势论坛”演讲
首先回顾一下大环境。消费品在近二十年来,从20%多的GDP占比,增长到现在的40%多,毫无疑问,消费将会成为GDP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但反过来看中国的市场,无论是GDP占比,还是人均消费额,我们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这意味着是一个机会。
但同时,中国消费的市场也比较不一样,每年会有超2万个新品出现,这些新品日新月异。有新的品牌和爆品出来,但往往都是昙花一现,真正能超过18个月的单品其实很少。面对不确定环境时,怎么构建一套系统化的应对措施、标准化动作?其实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外部的环境一直在变,当面对这种环境的时候,我们内部的响应应该是怎样的?现在线上的红利在慢慢消退,线下各种冲突和竞争也在不断涌现,对企业来说、对消费品牌来说,我们应该怎么去面对,是否有一套标准化的动作?而不是说疫情来了,或者说突发情况来了,我们一点招架能力都没有。后疫情时代下环境对企业提出的更大要求,我们总结下来大概就是三个关键词:高效、同频、创新。对内高效形成战斗力,从内到外应对不确定性;同时要求企业更快创新,更有效地响应外部环境,都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我的分享也是围绕这三个关键词,基于飞书应对消费品牌的挑战,谈谈一些新的场景。
前面我们提的更多是消费品牌在面对大的消费环境、面对不同业务状况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去做业务。但其实对内来说,怎么练内功,怎么形成对内的能力,这是对企业系统性、工具性的要求。飞书是一款能够帮助对内把所有能力、系统化、标准化的动作进行固化,拉齐上下目标,同时通过信息的高效流通迅速形成应对市场以及提高创新能力的工具。
消费品行业客户面临的一些问题,大家应该更有体会。对内沟通协同以及支持业务的时候,我们会碰到非常多的系统,往往跟上下游供应商、内部外部的消费者沟通起来,会有很多断层。如果不是非常成规模、成体系的企业,其实很难负担起一个大规模的系统,比如通过一个非常庞大的ERP或集成系统去支撑各种业务。通常我们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系统之间的连接、集成、互通是非常不友好的,甚至可以说这是我们应对变化时非常大的绊脚石。
所以问题就来了,用什么样的方式把这个绊脚石踢开?其实可以通过把系统快速进行整合,用系统固化一整套标准化的动作,让沟通和内部协同达成非常高效的状态。
飞书本质上是一套效率、效能工具,它不是一个聊天工具。我们通常会比较强调“事”这个轮子,用事情来牵引。我们在大大小小的场合,包括与客户都会达成一个共识——企业管理其实是由大大小小的事组成的。我们帮企业把大大小小的事管起来,其实就是帮它把管理这个事从上到下拎起来。但是帮企业管事还不够,为了让企业把大大小小的事情理清楚、做好,对企业的人也要有一定的管理,包括怎样帮企业找到合适的人、这些人在企业里怎么留住、怎么帮他们实现持续成长。飞书产品套件的核心理念是用“事”把整个公司转起来,通过人和事的高效协同,让业务更流畅地运转,最终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
基于这样的产品理念,基于高效、同频、创新这三个关键词,我们介绍几个场景,希望大家能够加深对飞书的认识,感受一下飞书如何赋能消费品行业。
首先是高效构建系统性效率优势。把管理动作固化到系统里,本身就是管理的工具化。我们有很多简单的工具,包括飞书文档。刚才提到我们用事把人关联起来,核心的承载就是飞书的文档。比如在座有很多做营销的朋友,要去沟通营销的策划案,如果不用飞书,通常在群里沟通,是先找人再找事:首先建个群,这个事情张三做,这个事情李四做,打一行字,沟通一两个小时,几百条信息,其实最终整个策划案以及活动整体的主题是没有被固化下来的。但如果用飞书,通过文档一开始就把事情的目标、参与方、各自要求写得清清楚楚,如果需要谁进一步跟进,@一下他,飞书的对话框立马就能弹出来,是非常顺滑、一致、系统化的工具。
消费品行业除了用到飞书文档以外,还有很多不同的工具,包括表格。以前企业非常粗糙地去管理门店业务,通过excel、word文档传递一些信息。但如果用飞书的多维表格,把总部到门店的信息通过表格固化下来,所有的人都在同一张表里进行沟通,这也是一个标准化的动作,把所有的思路和动作高效统一。太平鸟就把飞书管理这张表用得很好,从总部到门店,包括门店内部的运作,一张表就可以做得清清楚楚。
同时飞书也可以支持业务,之前企业回答售后问题,都是通过人工、电话、信息的方式,系统非常割裂。但如果我们可以在飞书上通过信息梳理,由飞书的机器人回答售后问题,对于提效也是肉眼可见的。
对于高效协作这个场景,我们的客户太平鸟是非常有体验的。在他们拓展门店、提高售后服务品质的过程中,飞书的助力是非常明显的。
其次是同频,打造同频齐心、能打胜仗的团队。我相信这是很多企业老板非常关注的,团队从规模很小的时候开始协作,可能还相对简单一些,五六个人在一个房间里,喊一嗓子什么事都解决了。但是当公司规模扩张到500人、1000人的时候,怎么把战略意图传递给中层和基层?怎么让大家的动作保持一致?这是需要有一款工具的。包括前面提到的怎样把不同的事情通过多维表格、文档、日历,跟不同团队的人拉齐,这都是非常简单的、可以用工具来实现的。
比如门店巡检的时候,如果企业没有使用大型ERP系统,其实用飞书也是非常容易的。可以搭一套满足业务需求的巡检业务模板,包括市场活动怎样进行协同,在全国范围内做的活动以及跟地方做的活动怎样保持一致,怎样进行高效沟通,这都是非常典型的场景。核心还是要保证各种各样的信息从上而下能够高效进行流通,如果用不同的割裂系统来做,真的会变成非常大的绊脚石。
最后是创新。创新有非常多的角度,包括产品创新、组织创新、科技创新。回归本质,创新其实是对员工生产力的释放。小米开“飞阅会”(飞书阅读会),通过提升开会效率、沟通效率,让员工有了非常自驱的状态,让各种各样的事情可以被很好地管理,多余出来的时间和生产力就可以应用在创新上,应用在应对外部环境上。
这里有一个创新协同非常好的案例。我们在梳理知识沉淀的时候,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飞书各种各样的工具,把业界标杆的能力转化成自己的能力。
因为篇幅有限,刚才只是讲了三个点,如何帮助客户进行高效沟通,上下达成同频共振,最终把节省下来的精力和效率用于创新。这之中还有非常多亟待挖掘的的功能和场景。
飞书跟市面上大家看到的效率工具、办公工具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我们的产品一直在迭代,是字节跳动自身实践出来的一款产品。我们从2016年开始立项、内部使用;2019年之后才真正商业化,期间产品都在不断更新迭代,也希望未来跟越来越多优秀的行业标杆企业共创。我们目前服务的头部消费品企业,包括今天部分在座的同行企业或服务企业,以及刚刚提到的理想、华润,他们很多优秀的管理理念和思路,其实内化到了飞书的产品里。
今天非常简短的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小小的启发。同时希望在座的消费品企业,后续能够成为我们logo墙上的名字,把大家优秀的管理理念内化到飞书里。
非常感谢。
加客服微信:qmsd3699,开通VIP下载权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