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后不久,它的两大业务就遇到了行业困境。分别来看:
中成药业务方面,由于这一时期我国加强对制药企业生产车间GMP认证,广州药业开始加大对其生产设备的改造,导致它的折旧从2001年0.67亿元上涨至2007年1.13亿元

涨幅达到68.66%,成本也随之提升
加之,由于2003年非典疫情,导致当年中药材需求量上涨,中药原价格也随之上涨,2003年,300种常用大宗药材销售量同比上涨25%-48%,销售额同比上涨33%-42%

以上两方面原因,导致它的中成药业务的成本上升,毛利率下降。毛利率从2002年的53.73%,下降至2007年的50.25%
同时,它的医药商业业务方面,也遇到了困难。这一时期,广州市全面开放医药零售市场,并实行医院用药招标,医药市场竞争激烈

2002年左右,平价药房开始在广州兴起,代表药房为金康、特别、老百姓、保利等。
加之,国家开始对药品限价,所以,医药行业的毛利率也出现了下降,从2001年8.7%下降至2007年5.89%。

直到2004年,由于它主要销售中药材和中成药的子公司,广州市药材公司,库存出现积压,当年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导致2004年净利率大幅度下降
不过,随后,它通过控制管理费用,使净利率出现回升,管理费用占收入的比重从2004年8.52%下降为2007年4.12%

净利率同步反弹,从2004年0.83%上升为2007年2.8%
看到这里,请注意,在这一阶段,它还并不涉及凉茶产品的销售。
其旗下的王老吉品牌,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清朝道光年间。解放后王老吉品牌被划归到广州药业旗下,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足,凉茶这个生意一直不温不火。

直到1997年,加多宝的创始人陈鸿道在其中看到了商机,与广州药业的母公司广药集团签订王老吉商标使用合同,由其独家销售红罐王老吉凉茶,并每年支付商标使用费。
加多宝拿到王老吉的品牌后,其在品牌营销上下足了功夫,一句“怕上火,喝王老吉”,这句洗脑广告语,将它从原本小众的饮料,变成了功能性茶饮料。

眼看着红罐王老吉在市场崭露头角,广州药业的子公司,王老吉药业也坐不住了,立刻采取了“跟随政策”,2004年当年便推出了绿罐王老吉
受益于加多宝公司多年的品牌经营做铺垫,绿罐王老吉凉茶上市后,迅速放量,2005年就销售过亿,2005年至2006年的营收增速超100%,2007年也是77%的高速增长。

但是,面对王老吉这块肥肉,广州药业却做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举动
预知详情,且听下回分解

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前文回顾:
加客服微信:qmsd3699,开通VIP下载权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