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精细化工从改革开放走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品种最多,门类最全的产业规模,尤其是得益于中国整体化工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全产业链的搭建,每个企业在这个产业链当中寻求着自己的机会。
但中国精细化工目前产品普遍是以老产品为主,无论是产品的工艺技术还是产品的制造过程离发达国家都有不小的距离,目前大部分企业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不断的投入研发,新设备也在不断的运用到精细化工的生产过程中,但还缺乏一种系统性的方法论来指导这个过程的实现。
精细化工行业目前大部分还是以实践主义为主,缺少相应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尤其是在产品开发到生产转化阶段,更是以经验主义为主。从实验室小试到中试再到大生产,都是以经验主义在指导工作,没有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论指导工作,导致工艺工程不能结合,实验室用的是四口烧瓶,生产上就改用大一点的四口烧瓶–反应釜来实现,而极少有人会意识到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无论是浓度还是温度带来的改变,以及对产品质量和收率的影响,从而将其归纳为放大效应,将所有的问题推向一个未知,因此也就在这个工业转化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项目不成功。
目前大部分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尤其是工艺路线大部分是沿用早期生产者的,但当初研发过程中各种原材料的供应和价格与现在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当初这条工艺路线是合理的,当放到今天,也许其他路线从技术经济性上就要优于老路线,因此,老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将是今后精细化工的重要的一个方向。
目前很多人在提流动化学,提到生产过程连续化,但很少有人想为什么要实现连续化,我实现连续化有什么价值,因为在市场竞争中,成本依旧是个核心要素,尤其是普通产品,所以我们在决定要不要实现连续化的时候最好能算算账,看看连续化能带来什么样的收益。
做了这么多年的精细化工产品开发,机会很多,但困难也很多,我们既不能像大化工一样投入巨资深入研究过程,也不想纯粹的靠经验主义来实现,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中寻求一种解题的办法,才能更好的实现中国精细化工的健康发展。
加客服微信:qmsd3699,开通VIP下载权限!
